有時候會想,現在也能這麼喜歡中文的原因,大概拜當初沒能進中文系所賜吧!於是,向陽老師的演講,怎麼也不想錯過,因為這股熱愛,甚至讓我興起翹課的想法。我不是會翹課的人,不管我喜不喜歡老師,不管我是不是會認真上課,翹課對我而言簡直不可思議。我擁有異常叛逆的想法,卻鮮少出現叛逆的作為,是的,沒能進中文系也得歸咎於我的莫名與優柔寡斷。
但我終究沒有選擇翹課,計畫好上第一節課,再跟老師請第二節課去聽演講。請假才是負責任的行為我說,所以在我拿出最誠心的態度卻被老師拒絕,要求我上完課才能去聽演講時,我生氣,非常。
阿爹的飯包 立場
每一日早起時,天猶未光 你問我立場,沈默地
阿爹就帶著飯包 我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
騎著舊鐵馬,離開厝 答腔,在人群中我們一樣
出去溪埔替人搬沙石 呼吸空氣,喜樂或者哀傷
站著,且在同一塊土地上
每一暝阮攏在想 不一樣的是眼光,我們
阿爹的飯包到底什麼款 同時目睹馬路兩旁,眾多
早頓阮和阿兄食包仔配豆乳 腳步來來往往。如果忘掉
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蛋 不同路向,我會答覆你
若無安怎替人搬沙石 人類雙腳所踏,都是故鄉
有一日早起時,天猶烏烏 -1984.03.24.南松山
阮偷偷走入去灶腳內,掀開
阿爹的飯包:無半粒蛋
三條菜脯,蕃薯籤參飯
──1976.01.15.山仔后
向陽,本名林淇瀁,1955年5月7日生。
特別的人是打從出生開始就與眾不同吧!向陽小時候家裡賣茶葉,也賣點書,因此在貧困的時代,他仍然能閱覽無數書籍。一開始,他只讀喜歡的書,瓊瑤的《窗外》,金杏枝《一樹梨花壓海棠》,禹其民《籃球情人夢》,這類小說他總讀得熱淚盈眶,好不過癮。久了,喜歡的書看完了,他沒辦法只好將就將就,最後連六法全書也啃得一乾二淨。在茶香中,向陽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。
十三歲那年,他寄信給某家出版社,希望他們寄給他目錄,他好從中選書,當時向陽一眼便相中屈原的《離騷》,他心想,既然是屈原,那一定是好作品吧!於是便買下這本,等了半年,書寄來了,卻發現自己看不懂。好不容易買來的書,向陽不願意屈服,開始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,整本查完了,卻發現還是不懂。向陽一讀再讀,既然看不懂,那就把它背下來吧!他就是在這個時候立下成為詩人的志願,他下定決心要和屈原一樣,寫出讓十三歲小孩看不懂的作品。
之後的人生,向陽和詩密不可分,國中自組社團、高中成立「笛韻詩社」、大學擔任華岡詩社社長,踏入社會後主持「陽光小集」詩社。聽著向陽老師訴說著自己的生平,不由得肅然起敬,教我怎麼不佩服?小小年紀,十三歲時所定下,當時嚇壞媽媽的志向,向陽一步一步邁進,最終成為受人尊敬的詩人。
水歌
乾杯。二十年後
想必都已老去,一如葉落
遍地。園中此時小徑暗幽
且讓我們聯袂
夜遊,掌起燈火
隨意。二十年前
猶是十分年輕,一如花開
繁枝。樹下明晨落紅勾雨
請聽我們西窗
吟哦,慢唱秋色
-1976.08.14.溪頭
向陽先生非常逗趣,雖然已經五十好幾卻仍有著年輕的思維與孩童般稚氣,像小孩子似地迫不及待與我們分享他的想法,而對鄉土的關懷與殷切渴望同時在作品與話句中毫無掩飾。
文學家的作品因反映社會現實與周遭生活,所以才得到社會的感謝,人們從文學家的作品得以了解當代的生活。
身為作家,只是自顧自地寫辭藻華麗與雍容華貴,那是絕對不會得到社會的共鳴與尊敬。這是種責任,身為文學家的責任,即使違逆世俗潮流,當文學家該挺身而出,就不應該沉默,為那些遭受欺壓的人發聲。
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-魯迅
「為什麼寫作?」他問。
「寫作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生命。它是一種手段,為關懷社會,提供閱讀的幸福感,分享及撫慰傷痛。」他說。
作家。不論在過去或是現在出現了多了不起的作家,絕對不會有父母不為自己的兒女擔心,當他們立志成為作家之時。作家不重要嗎?不受重視嗎?那些文學作品因為填不飽肚子而遭世人斜眼以對,連帶著作家的地位搖搖欲墜。然而,被忽略的,你手上的筆,擁有的力量比你想像中的大很多。
現代詩有段時間強調詩歌分離,詩是詩,歌是歌,於是不講究押韻、格律,向陽因叛逆性格,想和同時代詩人有差別,於是發展了「台語詩」、「十行詩」,除此,向陽的作品還有「兒童詩」、「後現代詩」、「數位詩」。
「數位詩」非常特別,他運用了電腦科技技術以營造另一種意象,或聲音,或字的顏色變換,或不規則排版,這些都表達了他想傳達的抽象概念,除了文字本身,就連詩所表現的形式也成了一種藝術,而這無非是現代的產物,數位詩讓這時代與過去有了明顯的分界。
一首被撕裂的詩
一六四五年掉在揚州、嘉定
漢人的頭,直到一九一一年
滿清末帝也沒有向他們道歉
夜空把□□□□□□
黑是此際□□□□□
星星也□□□□□
由著風□□□□□□□
黎明□□□
□夕陽□□□□
□□唯一□□□
□遮住了□□
□雨敲打□□□□
的大□
□帶上床了
□□的聲音
□□眼睛
□□尚未到來
門
一九四七年響遍台灣的槍聲
直到一九八九年春
還作著噩夢
──1989.03.10.南松山
──1989.03.16.自立晚報「本土」副刊
詩的開頭寫的是揚州大屠殺,一六四五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,滿清八旗軍主力之一豫親王,帶著約二十萬軍隊攻陷揚州,隨即封鎖全城,揮師對已放下武器的明軍官兵、揚州和平居民以及所有非戰鬥人員瘋狂屠殺,狂殺十日,到農曆五月五日封刀。短短的十天內,八十多萬人慘死在清軍的鐵蹄下,揚州成一片廢墟。一九一一年,清末,國父革命成功,最後一位清朝皇帝溥儀仍未給冤魂們一個交代。
而詩末一九四七年指的便是大家所熟悉的二二八事件,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是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,台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血案,此事件觸發二月二十八日台北部分市民的請願、示威、罷工和罷市。同日,包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請願市民遭駐署的衛兵攻擊,事件因此由請願轉變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,進而激化為省籍、族群衝突。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,最終導致國軍鎮壓,此事件中,造成許多台灣平民傷亡。
這首被撕裂的詩以後現代的方式呈現,向陽用一格格空格呈現被撕裂的感覺,使詩的字句不完整,那該怎麼讀懂呢?把詩中三節合在一起,便是原來的句子了,所以第一句就是「夜空把夕陽帶上床了」,以此類推。
新詩我讀得不多,原因之一是:即使是白話文的新詩,我還是很難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核心概念,我曾經讀過余光中與徐志摩先生的詩集,還有三毛的隨筆,我覺得向陽的新詩最平易近人。平易近人的不只有文字,還有題材,至少我感同身受。
很高興認識你!向陽先生。